鹿特丹正面临毒品贩子和吸毒者带来的滋扰,市民对此抱怨不断。某些街区市政府采取了“零容忍政策”,但其他地区的情况依然糟糕——成瘾者聚集在楼道、酒吧露台,甚至在人行道上乞讨。这让人们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这座“马斯河之城”曾深受成瘾者滋扰之苦。
阿涅西区(Agniesebuurt)情况有所改善
在鹿特丹中央车站和市政厅附近的阿涅西区,过去几年居民深受可卡因吸食者和贩子的困扰。一名市政清洁人员遭到殴打,一家餐馆的老板在经历了18次入室盗窃后被迫关店。
市政府正通过针对性措施试图缓解滋扰,但也承认问题根深蒂固。市政官员罗纳德·布伊特(Ronald Buijt)坦言:“近年来,我们确实看到街头流浪人员增多,给阿涅西区等地带来了麻烦。”
零容忍政策与援助并行
6月底,鹿特丹市长舒豪滕(Schouten)宣布实施零容忍政策。她表示:“这一街区正被一群毒贩控制。”目前,区内已安装监控摄像头、加强照明、增加警力,同时调查哪些人可以获得医疗或就业帮扶。
“我走去超市的路上,总能碰到七八个乞讨的人,他们还躺在酒吧的露台上。”
——居民 Carrie Jansen
一名曾长期住在停车场的流浪者已被清理走。区内一处被吸毒者占据的花园也已整治,恢复干净。
居民 Jan Ebeltjes 表示很高兴,他和女友如今能再次在花园里“正常干活”。“以前这里满地针头、垃圾,成瘾者还呕吐、小便甚至大便。现在好多了,花园整修干净,灌木也修剪了,他们再也藏不住了。”
旧西区(Oude Westen)问题更严重
然而,仅仅两公里之外的旧西区,情况却完全不同。成瘾者在 Museumpark 一带制造大量滋扰。
“人们的状态非常糟糕,”当地居民、社会律师及专栏作家 Carrie Jansen 说。布伊特也回应称:“我们也收到类似信号,那里的问题确实需要更大力度的干预。”
问题群体大多是失业并失去住所的劳动移民。Jansen 说:“去趟超市的路上,就能遇到七个人讨钱,他们躺在露台上。我早上拿垃圾下楼,都不敢把垃圾袋放下。”
避免重蹈90年代的覆辙
这种场景让人想起90年代鹿特丹的海洛因危机,当时使用者随地丢弃带血的针管,为筹钱而犯罪或流落到妓女区。
当年,中央车站附近的“零号站台”(Perron Nul)曾允许成瘾者自由使用毒品。该计划最初成功,但后来吸引越来越多吸毒者,最终失控而被叫停。随后,市政府和社会机构帮助了约4000名流浪吸毒者脱离街头并接受照护。
布伊特表示,现在的情况不会重演当年的混乱:“我们离90年代的局面还很远,鹿特丹绝不会再回到那种地步。但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现在就采取行动。我们还能做很多事情,例如把有权利接受帮助却拒绝的流浪者带离街头,也要加大对毒贩的打击力度。”
本文由中荷商报整理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