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媒体如何看待中欧峰会?分歧明显:双方立场强硬、前景黯淡?

本文来自荷兰国家广播电台NOS:

今日,在北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及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握手会面。三人齐聚一年一度的中欧峰会,原本应是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的重要时刻,但现场气氛远谈不上“庆典”。

此次峰会一开始就显得气氛紧张:习近平拒绝赴布鲁塞尔参会,使会议再次如两年前一样设在中国。更令人关注的是,原定两天的会议被压缩为一天,可见预期成果极为有限。正如一位欧盟外交官所言:“能有一场良好的对话,已是最佳结果。”

分歧焦点:贸易失衡、稀土垄断与市场准入

此次峰会,欧盟聚焦于中国对欧洲经济的影响,尤其是产能过剩国家补贴贸易失衡问题。此外,中国对稀土资源的垄断性控制及将其作为外交筹码的做法,也引发欧方极大不满。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称中国的行为是“胁迫与施压”,明确表达了强硬立场。

然而,中国方面对此类“欧洲式说教”并不买账。北京方面反而希望本次会谈能争取更多进入欧洲市场的机会,并推动欧盟取消对中国产电动车的进口关税

此前中国已成功运用其在稀土材料上的垄断地位迫使美国妥协,重新向其出口部分关键芯片。如今,中国希望以同样策略迫使欧盟在电动车关税问题上让步。从北京的视角来看,中国是这场博弈中占据优势的一方。

中欧经贸四大摩擦核心

稀土资源
欧盟高度依赖中国供应稀土金属和特种磁铁。但自4月以来,中国对相关产品实施出口限制,令欧洲汽车业和国防工业受到严重冲击,部分企业甚至已被迫停产。尽管中方承诺“优先处理欧方申请”,但落实情况寥寥。

电动车关税
欧盟去年对中国产电动车征收高达45%的临时关税,理由是中国电动车产能过剩且享受不公平国家补贴,扰乱了市场秩序。中国则希望通过资源交换(稀土)争取取消关税。

食品产品关税
作为回应,中国已对欧洲的白兰地征收30%的关税,未来还可能扩大至乳制品与猪肉

医疗器械准入
欧盟近期开始将中企排除在部分医疗设备采购项目之外,理由是欧企长期在中国遭遇不公待遇。中方迅速回击,进一步限制欧洲企业参与中国医疗采购项目

欧盟制裁中国银行,中方愤怒回击

除贸易争议外,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亦是欧盟关注重点。本周,欧盟对数家与俄合作的中国银行实施制裁,引发北京强烈不满。

外交部部长王毅近日在布鲁塞尔表态称,俄罗斯一旦战败,美国将把所有矛头转向中国,这显然不符合中国利益。

言辞强硬,实际空间有限

尽管分歧重重,中欧双方均不愿让峰会以“彻底破裂”收场。尤其是在美方对华全面加征关税背景下,中欧都不希望欧盟倒向美国,对中国形成更大经济压力。

但几乎可以确认,本次峰会不会发布全面联合声明。双方分歧太深,立场对立。尽管会场上或有“外交辞令”和“客套场面”,但核心议题上,中欧双方仍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


本文由中荷商报整理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新的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