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国家预算咨询研究所(Nibud)发现,不同城市在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支持时存在显著差异,包括补贴金额和资格条件。这种差异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发展,”Nibud总监阿扬·弗里亨特(Arjan Vliegenthart)表示。
市政职责扩大引发不平等现象
自2015年以来,荷兰地方政府在帮助低收入人群方面承担了更多职责。市政当局负责设定补贴的资格条件(如收入门槛),并可自行决定是否通过额外预算提高补贴金额。最初的目的是利用地方政府贴近居民的优势,更好地满足当地需求。
弗里亨特指出:“各地政府确实在尽力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财政支持。但由于资源有限,他们必须做出取舍,这就导致了城市间难以解释的差异。”
“并非错误,但让人心酸”
这些差异并不仅由城市的政治立场决定,更与市政财力的差异密切相关。弗里亨特解释道:“预算充足的市政府可能会扩大受益人群或提高补贴金额。例如,有些城市会支出预算的100%,而另一些城市可能高达130%。”
他认为,这种做法本身并无不妥,但对居民来说“很不公平”。
比如,尽管补贴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但实际收到的金额因城市而异,这与所有低收入家庭应享有平等的基本保障的理念相悖。
补贴金额因城市而异
这种差异在能源补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有的城市发放了能源补贴,而有的城市没有,”弗里亨特说。此外,在收入补贴或附加健康保险方面,不同城市间也存在明显差异。Nibud指出,虽然所有城市都会向无子女单身人士至少发放120欧元的收入补贴,但有些城市的金额高达396欧元甚至600欧元。
恢复国家统一标准的呼声
Nibud建议,类似补贴的政策应重新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理论上,地方政府更贴近居民,能够更好地满足需求。然而,这些差异化的结果并非我们想看到的。应由中央政府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所需支持。”
“悬崖年”的威胁
2026年,被称为“悬崖年”(ravijnjaar),预计许多地方政府将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这是由于届时市政基金将大幅减少。Nibud警告说,这可能迫使地方政府削减对低收入人群的支持。“这将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弗里亨特表示。
本文由中荷商报整理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